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高压蒸汽灭菌生物指标菌使用规程

发布时间2013-09-22        浏览次数:787

目的: 建立高压蒸汽灭菌生物指标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菌片的使用规程,保证正确使用,对高压蒸汽灭菌效果进行验证。
2. 依据: 高压蒸汽灭菌生物指标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菌片使用说明书。
3.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高压蒸汽灭菌生物指标菌—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菌片对高压蒸汽灭菌效果进行的监测。
4. 职责: 高压蒸汽灭菌操作人员、QA 检查员、QC 微生物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程序:
5.1. 采用生物灭菌指标菌来检查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是科学、可靠的检测方法。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ATCC7953 ) 是公认的生物指标菌。该菌具有以下特点: 5.1.1. 适生长繁殖温度为56℃,培养24 小时即可形成菌落。
5.1.2. 该菌为需氧芽胞杆菌,其细菌繁殖体对培养基要求低,在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呈米黄色。
5.1.3. 该菌,热抗性稳定,在4℃冰箱下保存6 个月抗力无明显下降,在常温下(20℃ 左右)可保存1 个月。 热死亡时间为121℃,3.9 分钟阳性,19 分钟阴性,D 10 值1.3~1.9 分钟,符合美国药典规定标准。

5.2. 结构:本生物指示剂由菌片、恢复培养基和外管组成,菌片由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制备而成,染菌量为5.0×10 5 ~5.0×10 6 cfu/片。

5.3. 使用方法: 5.3.1. 本生物指示剂培养器适用于各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测。
5.3.2. 使用时,将生物指示剂放入标准检测包的中心或待灭菌物品包的中心,置于 灭菌器的规定位置。 3000 万经理人培训网站 5.3.3. 按规定的灭菌温度和时间进行灭菌处理。
5.3.4. 灭菌完毕,即刻将生物指示剂取出,盖朝上垂直握于手中,用专门工具或一 夹子夹住菌管下部,将管内安瓿挤碎,让培养液流出浸没菌片。然后将菌管放于56℃温箱内或配套的微型培养器内培养24 小时观察初步结果,48 小时观察终结果。

5.4. 结果判定:培养后生物指示剂的培养液由紫色变为黄色即表示有菌生长、判定为灭菌不合格;仍为紫色者为无菌生长,判定为灭菌合格。

5.5. 注意事项:
5.5.1. 生物指示剂管从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取出或从冰箱内取出需在室温下放 10min 左右,再夹碎安瓿,以免过热或过冷夹碎外管。
5.5.2. 恢复培养液在56℃培养时间过长(72 小时以上),阳性管黄色容易消退,培养液逐渐干燥,应注意每天观察,随时记录阳性结果。

6. 附: 生物指标菌测试灭菌效果记录ZL0075 00。 供试品抑细菌抑真菌试验规程 目的: 建立供试品抑细菌和抑真菌试验的基本操作,以判定供试品有无抑菌性,为采用直接接种法或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验提供依据。

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年版二部。

3.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供试品有无抑菌性的验证。

4. 职责: QC 无菌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程序:
5.1. 实验用具: 电热恒温培养箱、试管、试管架、刻度吸管、注射器、针头、砂轮、75%酒精棉球。

5.2. 培养基: 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流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真菌培养基。

5.3. 菌液:
5.3.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CMCC(B)26003]: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营养琼脂斜新鲜培养物1 白金耳,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 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 中含10-100 个菌。
5.3.2. 生孢梭菌菌液[CMCC(B)64941]:取生孢梭菌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1 白金耳,再接种至相同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8-24 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 中含10-100 个菌。
5.3.3. 白色念珠菌菌液[CMCC(F)98001]:取白色念珠菌的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 1 白金耳,接种至真菌培养基内,在 20-25℃培养 24 小时后,用 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 中含10-100 个菌。

5.4. 操作法:
5.4.1. 取经过灭菌培养后的配制好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2 管,各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1ml,再向其中1 管加入规定量的供试品溶液。
5.4.2. 取经过灭菌培养后的配制好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2 管,各加入生孢梭菌菌液 1ml,再向其中1 管加入规定量的供试品溶液。
5.4.3. 取配制好经过灭菌及培养后的真菌培养基2 管,各加入白色念珠菌1ml,向其中 1 管加入规定量的供试品溶液。
5.4.4. 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管置 30-35℃培养箱中,真菌培养基管置 20-25℃培养箱中,培养3-5 天。
5.4.5. 培养期间内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5.5. 结果判断: 如培养基各管24 小内微生物生长良好,则供试品无抑菌作用,如加供试品的培养基管与未加供试品的培养基管对照比较,微生物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均判为供试品有抑菌作用。该供试品需用稀释法或中和法、薄膜过滤法处理,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性后,方可接种至培养基。
6. 附:供试品抑真菌抑细菌试验记录ZL0080 00。